网络直播、现场观摩 考古有了最新“打开方式”

2017-02-24 09:07:40 来源:

打印 放大 缩小

  网络直播、现场观摩 考古有了最新“打开方式”

 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

 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/摄

  如果你对考古的认识停留在盗墓类影视作品和小说,那就out了。走进考古现场,看考古专家在你眼皮底下发掘,这才是认知考古最in的“打开方式”。

  从去年底起,“公众考古”正“加速度”走入普通市民的生活。

  在文物大省,“公众考古”怎样揭开考古神秘面纱,怎么“让文物活起来”?

 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博士接受了河南商报记者专访。

  本期栏目主持人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高云

  【盗墓作品】

  文物价值被“误读”

  河南商报记者:河南是文物大省,而现实中,不少人对文物的热情源于盗墓类影视、文学作品,您怎么看这个现象?

  马萧林:一方面,这些作品中对文物、考古有所描述,让民众对文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。而另一方面,有些作品以诡异、刺激的故事吸引眼球,虚构的环节容易引发误解。

  考古和盗墓,出发点以及对文物价值的判断都截然不同。考古是为研究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,而盗墓则是纯粹的挖宝。从考古的角度,文物价值包括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。而有些盗墓类影视、小说作品片面强调文物的经济价值,歪曲了文物的真正价值。

  【公众考古】

  网络直播考古发掘过程

  河南商报记者:这两年,“公众考古”这个词火了,让人感觉到考古越来越接地气、贴近生活。“公众考古”方面,我省有哪些新尝试?

  马萧林:响应国家号召,“让文物活起来”,“公众考古”就成了绕不开的话题。

  开展“公众考古”,是时代发展、社会发展的需要,能满足社会公众对考古的认知需求。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,也使得我们有条件面向公众展示。

  去年12月,河南考古领域首次尝试网络直播考古发掘过程,信阳城阳城址战国大墓考古发掘一度成为网络热点。不论是“牛肉汤”还是“宝剑出鞘”,背后都有着专业团队、科学技术支撑,这和以前在野外发掘不一样。

  “公众考古”也体现了考古人的自信。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,我省在“公众考古”方面,会有更多的尝试。比如,组织中小学生、周边市民走进考古发掘现场进行观摩体验等。

  【文物保护】

  探索建设遗址公园

  河南商报记者: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,让文物活起来,这方面我省有什么做法?

  马萧林: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:

  一是深化考古研究,做好科普宣传工作。我省每年大概七成以上的考古项目属于抢救性发掘。因此需要深化考古研究,做好宣传,以更好保护文物。

  二是加强文物保护,支持和鼓励文物保护单位对公众开放。加强文物的保护与利用,建立考古遗址公园是很好的思路。对于满足开放条件的古建筑或近现代纪念性建筑,我们支持和鼓励当地管理部门或使用单位对公众开放。

  三是拓宽展示利用方式,更好服务社会公众。对不可移动文物,就用原址展示、复原展示、模拟展示等方式。博物馆免费开放让可移动文物活起来。另外,围绕文物的文创产品开发,是创意营销和文物展示的很好契合点。

编辑:hnsc007

相关阅读